“笔墨生辉 童心映节”北京西城书协禾苗工程青少年书画展开幕
当端午的粽香与六一的欢歌相遇,北京市西城区书法家协会“禾苗工程”首届青少年书画展如约而至。5月31日上午10时,来自北京五个区的青少年书画作品共计222幅,集体亮相广外街道冰雪体验中心,为西城广外增添浓郁的艺术氛围。
当端午的粽香与六一的欢歌相遇,北京市西城区书法家协会“禾苗工程”首届青少年书画展如约而至。5月31日上午10时,来自北京五个区的青少年书画作品共计222幅,集体亮相广外街道冰雪体验中心,为西城广外增添浓郁的艺术氛围。
汉字作为中华文明的载体,其演变史本身就是一部书法艺术史。从甲骨文的象形表意到楷书的规范端庄,汉字的形态始终与书写技艺紧密相连。孙晓云强调:“汉字的书写之所以重要,就是因为书写带来很多的传承体验”,这种体验不仅是技法的掌握,更是对汉字背后文化基因的激活。例如,通
23日,黑龙江书协换届一事在书坛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波澜,而其中最引人注目、也最令人匪夷所思的,莫过于新一届主席团中副主席人数竟多达20人之众,并且截至目前,没有任何一个媒体刊发这20人的姓名。这一系列现象,让整个书法圈都笼罩在一层诡秘的迷雾之中。
"这字是打印的吧?"当《造城者》剧组工作人员首次见到朱媛媛的手写分镜笔记时,没人相信这些筋骨铮然的行楷出自演员之手。直到监视器拍下她伏案疾书的侧影,人们才惊觉:这位总爱穿粗布衫的"国民姑妈",竟藏着让专业书法家都惊叹的笔墨功夫。
具有100多年历史的杭州西泠印社被中书协“收编”事件,曾经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——时间翻回2008年1月,当月召开的中书协五届六次主席团会议,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接收西泠印社、中国金融书协、中国铁路书协为中国书协团体会员问题。至此,西泠印社成为中国书法协会的团体
5月23日上午,在第12个中国文艺志愿者服务日到来之际,为践行“与人民同行”号召,弘扬传承书法艺术,德城区书法家协会志愿者开展“与人民同行”文艺志愿者 ,走进“德州最美运河文化新地标杨家圈街区”开展书法惠民活动。
最近,现年92岁的书坛泰斗、中书协原掌门人、中国书法最高奖“兰亭奖”终生成就奖获得者沈鹏先生遭“京城才子”吴欢频频质疑,甚至被指他“不是真正的书法家”,今天的书法乱象,全是他一手造成的。
这一消息迅速引发舆论关注,不仅因为童亚辉曾执掌省属能源国企,更因其多重身份——杭州市书法家协会主席、西泠印社社员、浙江省文史馆馆员、大学教授……这位头顶“学者型官员”“文化名人”光环的“跨界精英”,如今却以“落马者”的形象重回公众视野。
潇湘之地,历史悠久,文化深厚,而岳麓书院作为其文化瑰宝,更是名声远播。走进岳麓书院,穿过古朴的大门与二门,步入讲堂,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中央高悬的《岳麓书院记》,这篇由南宋理学家张栻撰写的名篇,不仅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意义,更以其书法之美令人赞叹不已。而书写这篇名篇
当书法协会主席可不是件容易事。这个位置既要管好书法界的大事小情,带领大家把传统文化发扬光大,还得自己有两把刷子,毕竟字写得好不好,大家一眼就能看出来。就像当老师得会教书,当医生得会看病一样,书法协会主席也得靠真本事服人。
周慧珺(1939-2021)被誉为“当代女书法家的天花板”,她以“二王”笔法为根基,融合北碑、颜柳、宋四家及篆隶笔意,形成刚柔并济的“周体”。其行草书潇洒豪迈,楷书则方圆结合、金石气十足,被评价为“与古人相比也不落下风”。2014年,她成为首位获得“中国书法兰
中书协主席孙晓云:“文化是民族的根, 汉字是文化的根”,深刻揭示了汉字在中华文化传承中的核心地位。她在多个场合强调,汉字不仅是记录语言的工具,更是中华民族精神基因的载体,是文化自信的基石。